案例十三 陈洪铎:皮肤科院士第一人

时间:2023-09-18   浏览:10

案例描述

陈洪铎,1933年2月生于浙江绍兴,皮肤性病学家,临床免疫学家,我国朗格汉斯细胞功能研究的主要奠基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皮肤科学界的第一个院士;2012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陈洪铎少年时就读于以革命先烈或文豪命名的成章小学、锡麟小学和鲁迅小学,青年时则受教育于鲁迅、蔡元培、秋瑾等任教过的绍兴中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的陈洪铎,从小就怀有浓烈的爱国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图强的故事,更是时刻激励着他。

1949年,16岁时沉迷数学之美的陈洪铎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而不久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改变一生的决定弃理学医。新中国的诞生,激励着无数像陈洪铎这样对未来和光明充满无限渴求的人。羿年,17岁的陈洪铎不顾家人反对,考入远在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因为在那个时候,“东亚病夫”的帽子还没有完全脱去,这对陈洪铎来说如鲠在喉。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医科大学是当时唯一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医科大学。

大学期间,陈洪铎发现中国人写医学论文常常要大量引用国外文献,国际医学学术会议的主角也几乎全是外国人。在那个时候,我国医学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这种现实状况让他忧心忡忡。于是,陈洪铎暗暗下定决心,立志要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一番贡献。

1956年,陈洪铎毕业留校做皮肤科医生,而在那时,这类医生少之又少。为什么选择皮肤科?陈洪铎说:“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皮肤上,皮肤病是各种疾病的呈现。”陈洪铎在门诊出诊,发现一名患者脸上癣的颜色异常,就认真询问其病史,当他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他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念头:“家兔会不会是病菌的传染源呢?”他连夜来到了患者所在的家兔饲养室,对每一只兔子进行仔细检查,结果发现兔癣和人癣的致病真菌完全一致。经过多次研究后,陈洪铎的预想得到了证实。他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癣菌传染源的人,而这时的他才30多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洪铎遭到了迫害,被打成白专道路上的典型,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白天坚持工作和接受“改造”,晚上冒着风险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英、日、俄三门外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科学界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为了尽快缩小我国在医学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陈洪铎决定走出去!

1979年,从未停止过学习的陈洪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专攻免疫学和皮肤病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聚集着几十个国家的优秀学者。起初,陈洪铎并没有引起他的导师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塞尔维斯教授的注意。当听陈洪铎说,他希望研究的课题是朗格汉斯细胞的免疫作用时,他的导师惊讶得几乎喊出:这不正是我想要攻克的诺贝尔奖项目吗?他没想到这位中国学者和自己不谋而合。对朗格汉斯细胞,塞尔维斯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曾做过一些研究。陈洪铎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向导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指出过去在这方面研究中的一些漏洞。导师高兴地发现,陈洪铎的基础扎实、才思敏锐、见解独到,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在美国的3年,陈洪铎的努力和杰出的成绩,得到了美国和其他外国学者的公认和钦佩。“陈洪铎”这个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熟知。美国、日本多所大学纷纷邀请他去讲学。他还受邀到世界皮肤科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破格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一位中国的讲师被聘请为外国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更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1982年,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要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节余下来的大约2 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在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埃维实验室曾用优厚的待遇再三挽留陈洪铎,试图说服他能在美国长期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导师塞尔维斯教授还特意把陈洪铎请到自己的客厅,做最后一次挽留。他真诚地对陈洪铎说:“我希望你留下,不仅是出于师生之情,而是出于事业。你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我们学校有世界上一流的实验设备,两者结合起来,你将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导师的真诚和期待,以及3年里的帮助和培养,也让陈洪铎非常感激。但陈洪铎说出了一个理由:“我离开妻子孩子多年了,我十分想念他们。”陈洪铎知道这么说,西方人一般不好拒绝,没想到的是导师却说:“如果你能留下,我就把你的夫人和孩子接来。”面对导师的诚意,陈洪铎只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我是为了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出国学习的。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们的设备暂时是比较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我们去改变”。而正是这番赤子之心,真正打动了导师,导师还答应他:“你是中国最为出色的人才,你回国后,需要什么资料和实验物品,尽管来信,我将全力援助。”

就在归国途中,陈洪铎接到了当时正要召开的世界皮肤科大会的邀请,请他到日本东京宣读论文。会上,大会主席介绍说:“下一个发言的是美国的陈洪铎教授。”而这时,只见陈洪铎大步走上讲台,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他掷地有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在回归祖国的途中来参加这个大会的”。宣读完论文后,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回到母校后,校、院领导问陈洪铎生活上有什么要求,他只说:“生活上我无所需求,只希望尽快成立一个实验室,把我在国外进行的科学实验继续下去。”

2012年,陈洪铎摘得具有“中国医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吴阶平医学奖,该奖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级别的个人奖项。而该奖的获得对陈洪铎来说,实至名归:他在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了60余年,在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有实际价值的贡献;他推动了免疫学的前进,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思政映射点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陈洪铎院士在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反复提及一段朴实话语:“国家好了,大家就都好了;爱国首先要爱脚下的土地,爱自己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单位,爱自己的事业;爱人民,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陈洪铎院士拒绝优厚的待遇,谢绝恩师的挽留,毅然归国,这是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通过本案例使医学生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在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高度的国家使命感的驱动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引导他们继承先辈们不断进取、矢志报国的精神,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