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三、教学大纲 三、教学大纲


三全学院护理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教  研  室: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李丹             


课程总学时:  33  其中,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9   ,实践学时:  0  
课程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   四年制本科护理学    

                             课程性质:考试

一、课程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针对大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临床护理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结合护理学和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为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专科护理课程。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立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将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专业知识的内化和情操素养的提升。

      本课程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病例分析电视剧纠错制作思维导图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强调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帮助学生实现课本知识的内化和连结;强调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开展临床急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专业水平
能够说出急危重症基本理论知识、救治要点及常见的重症监测技术;能解释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急诊科和ICU的设置与管理、各种急危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能熟练运用各种常见的急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病情的评估方法及救护措施。
(二)学生专业素养
要求学生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高度的责任心,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突出的人文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急危重症疾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的专业特点,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意识和勇于承担、敬业奉献、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职业素养。
(三)学生职业能力
能操作急危重症专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心脏电除颤、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和护理措施、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对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能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及措施。


三、学时分配


第四章 理论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专业目标
1.识记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  能比较国内外在急救和危重症护士培训要求上的异同。
3.运用  能查阅资料,概括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发展趋势。

育人目标

1.培养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深入了解我国医疗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培养对国家医疗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树立  “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意识和敬业奉献、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职业素养。

内容
1.重点阐述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详细讲解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一般介绍  
(1)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2)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思政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意识和敬业奉献、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职业素养。

思政元素

  视频通过介绍EMSS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展现了集院前医疗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这样一个科学、高效、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救护网络在急危重症救护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的理解。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设有急诊科,地市级城市设有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医学科,并配备一定的专业医护队伍。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120”。国家和政府通过规范性文件指导、物资设备支持等逐步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西方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对一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中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不到应有的急救。”有了EMSS的保驾护航,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视频来源:https://v.qq.com/x/page/u080919v4oe.html)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目标
1.识记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概念。
(2)院前急救的任务、急诊科救治的任务、重症监护的任务。
(3)急救科的设置。
(4)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范围及管理。
(5)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6)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要求。
(7)ICU的设置、收治对象、转出指征、院内感染管理。
2.理解   
(1)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急诊科和ICU的运转模式。
(2)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4)ICU的布局、收治原则、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
3.运用  
(1)能使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工作流程开展急救工作。
(2)能运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监测要点进行安全转运;能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融入团队合作的理念。

育人目标

1.培养  具备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应急应变与团队协作能力。

2.树立  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倡导尊重患者的人权、尊严和隐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1.重点阐述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院前急救的任务、医院急诊科救治的任务、重症监护的任务。
(3)急诊科的人员编制、通讯、信息设备、急诊科仪器设备与药品。
(4)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管理范围。
(5)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常见类型、应急准备、启动与运行。
(6)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7)ICU的人员编制、病室设置、仪器设备设置。
(8)ICU的院内感染管理。
(9)ICU的收治对象和转出指征。
2.详细讲解  
(1)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运转模式、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2)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4)ICU的总体布局和区域布局。
3.一般介绍  
(1)急诊科的总体布局、区域布局。
(2)ICU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

思政元素:

1.生命摆渡人的承诺

  院前医疗急救标识以“蛇杖、六柱、长城、橄榄枝”为特征,其中蛇杖寓意医疗,六柱代表院前医疗急救的六个关键环节:发现、报告、响应、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运送至院内救治。底部长城为中国象征性元素,寓意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守护生命的意志和能力。外围为橄榄枝,代表万物复苏。中间生命之星是紧急医疗救护服务的国际通用标志。

  院前医疗急救标识形象地展示了生命摆渡人守护健康的承诺。院前急救的工作性质随机性强、流动性强、环境条件差,医务人员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和体力强度的情况下,凭借过硬的本领,随时待命,一次次完成对生命的守护。(图片来源于https://www.sohu.com/a/491532498_121106842)

2.生命摆渡人的守候

  面对扭曲变形的车头,高速路上还在飞驰的车流,麻利的急诊护士在交警的协助下第一时间爬进车头,查看患者的情况。这些人也是父母的宝贝、心头肉,当穿上急诊的“绿行头”,他们的心中变得无所畏惧,满眼都是患者的安危。

  这其实在院前急救中是非常常见的情景,面对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场面,首先保证患者的安全已成为急诊人的本能反应。正如裘法祖院士说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急诊人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用自己的手托起了生命之重。

第三章  灾难护理(自学)
第四章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自学)
第五章  急诊分诊
目标
    1.识记
(1)急诊分诊的概念。
(2)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3)急诊分诊程序。
2.理解  能解说分诊处设置要点及分诊护士资质。
3.运用   
(1)能执行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分诊。
(2)能运用急诊分诊标准对院内急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育人目标

1.培养  关爱患者、勤勉尽责的服务精神和职业操守。

2.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内容
1.重点阐述
(1)急诊分诊的概念。
(2)分诊处地理位置、物品及人员的设置。
(3)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的四级分类法。
(4)分诊程序。
2.详细讲解
(1)急诊分诊的作用。
(2)急诊常用分诊方法。
3.一般介绍  国际分诊标准。

思政元素:

 医院候诊大厅内,监控视频显示,公共座椅上,一位年轻女子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僵直地靠住座椅。十几秒后,一名护士取药路过。她习惯性看了一眼等候区的患者。只见她径直来到发病女子身边,关切地询问情况。此时,这名女子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逐渐模糊!看到情况危急,护士急忙喊同事帮忙。大家将女子安置到担架车上,推进抢救室,经过一番救治,女子脱离生命危险。

案例中的护士,犹如火眼金睛,凭借敏锐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只此一瞥就能识别出患者出现了异常情况,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正是体现了急诊分诊和护理评估思维特点之一——时效性,指的是急诊护士应在最短时间内对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做出初步评估和正确判断,采取适当的处置和抢救措施,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529278972530143&wfr=spider&for=pc) 

 急诊护理评估
目标
    1.识记
能正确描述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的内容。
2.理解  能解释急诊护理评估思维的特点和实施要点。
3.运用   
(1)能使用初级评估准确识别危及患者生命的状况。
(2)能使用次级评估准确判断疾病或损伤的症状以及决定就诊救治级别。
内容
1.重点阐述
(1)初级评估的内容。
(2)次级评估的内容。
2.详细讲解
(1)初级评估的顺序和方法。
(2)次级评估的顺序和方法。
3.一般介绍  急救护理评估思维特点。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急诊护理评估思维,对急危重症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警惕性和反应力。
第七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目标

1.识记
(1)心搏骤停的概念、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判断。
(2)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
2.理解
(1)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2)心肺脑复苏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3)心搏骤停后的治疗。
3.运用   能演示成人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内容
1.重点阐述
(1)心搏骤停的概念。
(2)心搏骤停的常见的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原因。
(3)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4)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效果判断、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
(1)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电活动、停博为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措施包括控制气道、氧疗和人工通气、循环支持。
(3)心搏骤停后的治疗目标与治疗措施。
3.一般介绍
(1)心脏停博后病理生理变化。
(2)终止心肺脑复苏的标准。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对临床危重症的识别和快速反应能力,树立时间、时效第一的急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八章  严重创伤(自学)    
第九章  常见急症
目标
1.识记
能复述呼吸困难、急性胸痛、急性腹痛的概念、急救原则。
2.理解
能描述呼吸困难、急性胸痛、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运用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呼吸困难、腹痛、胸痛的病人进行急救配合和护理。
内容
1.重点阐述
(1)呼吸困难的概念、救治原则、护理措施。
(2)急性胸痛、急性心力衰竭、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概念、救治原
则与护理措施。
急性腹痛、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判断。
(2)急性胸痛的病因、疼痛严重程度评估、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3)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4)急性腹痛的病因、疼痛严重程度评估、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3.一般介绍
(1)呼吸困难、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
(2)呼吸困难的辅助检查。
(3)急性胸痛、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4)急性腹痛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身在华夏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感受案例中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
第十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目标
1.识记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及救治与护理。
2.理解  
(1)能列举中暑的病因。
(2)能解释电击伤的触电方式。
(3)能说出影响触电严重损伤程度的因素。
3.运用  能对中暑、淹溺、电击伤患者实施正确救治与护理。
内容
1.重点阐述
(1)中暑的病情评估、病情判断、现场救护、院内救护和护理措施。
(2)电击伤的临床表现、现场救护、院内救护和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中暑的病因。
(2)电击伤的触电方式。
(3)影响触电严重损伤程度的因素。
3.一般介绍
(1)中暑的发病机制。
(2)淹溺的发病机制、分类、辅助检查。
(3)电击伤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第十一章  急性中毒
目标
1.识记  

(1)中毒的病情评估、救治和护理。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和护理。   
(3)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和护理。
2.理解   
(1)能列举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因、毒物分类。
(2)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
3.运用  能根据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及护理原则对已知或未知毒物中毒的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及护理措施。
内容
1.重点阐述
(1)中毒的全身及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2)中毒的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3)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4)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因、毒物分类。
(2)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
3.一般介绍
(1)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发病机制。
(3)一氧化碳的中毒机制。
(4)百草枯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十二章  常见危急值(自学)
第十三章  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
目标
1.识记 

(1)能描述急危重症患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
(2)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泌尿系统功能监测常用指标的正常值。
2.理解  能解释各类危重症患者评估工具运用的临床意义及常用系统功能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3.运用  能应用危重症患者的各类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计划。
内容
1. 重点阐述
(1)无创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图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气道压力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胃肠黏膜内pH(pHi)监测、颅内压监测与脑电图监测等。
(2)各系统功能监测的实施与护理方法。
2.详细讲解  
(1)危重症患者入科后需要评估的内容。
(2)对各类危重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等的评估。
3.一般介绍  
(1)各类危重患者评估时运用的工具及临床意义。
(2)简易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原理及其精准性的影响因素。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能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勇于奉献的职业情感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自学)
第十五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自学)
第十六章  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镇静(自学)
第十七章  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自学)
第十八章  常用急救技术
目标
1.识记

(1)能简述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能简述除颤的基本原理、适应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外伤止血、固定、包扎及搬运方法注意事项。
2.理解
(1)能说出气管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能解说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3)能举例说明外伤止血、固定、包扎及搬运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物品准备。
3.运用  
(1)能正确实施口咽通气管置入术、鼻咽通气管置入术、喉罩置入术、环甲膜穿刺术和Heimlich手法,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
(2)能使用球囊-面罩通气术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
(3)能正确应用止血和搬运技术。
内容      
1.重点阐述
(1)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除颤的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操作方法。
(3)除颤的注意事项。
(4)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外伤出血的判断、常用的止血方法及使用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6)常用的包扎方法。
(7)常见部位的临时固定法及注意事项。
(8)常用的搬运方法及搬运时的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  
(1)气管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除颤的适应证。
(3)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4)外伤止血、固定、包扎及搬运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物品准备。
3.一般介绍
(1)口咽通气管置入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鼻咽通气管置入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喉罩置入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时间就是生命”,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
第十九章  机械通气(自学)
第二十章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自学)

五、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训一  气管插管(经口)(情景模拟)
目标
1.能规范使用喉镜、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器。
2.能独立操作气管插管(经口)技术,并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及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内容
1.核对床号、姓名。
2.检查气管导管,将导管芯插入,用石蜡油纱布润滑导管前端及喉镜末端,放于稳妥位置待用。
3.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于开放气道。
4.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1~2min,以免因插管时间过长加重患者的缺氧状态。
5.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推开患者下唇及下颌,以食指抵上门齿,使嘴张开,左手持喉镜沿右侧口角进入,轻轻将舌体稍推向左侧使喉镜移至正中。
6.见到悬雍垂后顺舌背弯度插入。
7.将弯喉镜镜片置入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再轻提以暴露声门。
8.右手持导管,在患者吸气末声门打开时,将其尖端对准声门轻柔、快速插进气管内,过声门1cm后拔出导管芯。继续将导管旋转深入气管,成人插过声门4~6cm,小儿2~3cm;放牙垫后退出喉镜。
9.通气试验,并用听诊器听诊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
10.用胶布以“8”字固定法将导管与牙垫固定于面颊,勿粘住患者口唇。
11.将气囊充气以保持适当的张力。
12.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安置患者于适当卧位。
13.拍胸片进一步确定导管位置。
14.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15.操作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训二  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切口换药(情景模拟)
目标
1.能规范使用气管套管。
2.能独立操作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切口换药技术,并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及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内容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点。
2.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尽量后仰,充分暴露切口。铺治疗巾于颌下,换药碗和弯盘置于头颈侧。
3.揭去切口覆盖纱布,一手持镊子固定套管,另一手持镊子旋转套管卡口,顺套管弧度轻轻取出内套管,放于弯盘。
4.取碘伏棉球上下扇状擦拭外套管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擦拭直径大于8cm,再擦拭系带对侧和近侧;取碘伏棉球依次擦拭气管套管下方、切口周围的皮肤及气管套管四周。
5.将已消毒好的内套管,沿着外套管弧度缓慢放入,对好接口,检查气管套管固定是否妥善。
6.于气管切开处放置无菌切口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覆盖无菌纱布,并以生理盐水湿润纱布。
7.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面部表情,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
8.操作结束,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讲解注意事项。
9.整理用物、处理垃圾、洗手、记录。
10.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训三  心脏电除颤(情景模拟)
目标
1.能规范使用除颤仪。
2.能独立操作心脏电除颤技术,并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内容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于硬板床上,暴露胸部。
3.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连接导联线,建立心电监护以确定存在室颤。
4.选择非同步模式除颤
5.电极板上均匀涂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包裹4~6层,选择单相波形(成人能量360J),双向波形(成人能量120J~200J)。
6.充电至所需能量。
7.将一电极板放置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第2~3肋间,另一电极板放置在心尖外即左侧腋前线第5肋间,并与皮肤贴紧。
8.操作者和其他人均离开患者床缘,操作者两臂伸直稍用力固定电极板并紧贴皮肤,双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
9.放电后观察患者反应及心电活动情况。
10.操作完毕,清洁患者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1.整理用物,给除颤仪充电备用。
12.洗手、记录。
13.电除颤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训四  呼吸机的使用(情景模拟)
目标
1.能规范使用呼吸机,处理常见的报警。
2.能独立操作呼吸机,并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及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内容
1.连接呼吸机电源和气源。
2.选择与呼吸机相匹配的湿化瓶,温度探头与湿化器输出口连接,湿化瓶内注入的蒸馏水不应超过水位线。
3.连接呼吸机各通气管道并固定。
4.依次打开呼吸机空气压缩机开关、主机及湿化器电源开关,待呼吸机自检后通气管道连接模拟肺。
5.设定参数  
(1)呼吸模式: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呼吸模式;
(2)呼吸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分钟通气量和吸气时间;
(3)报警参数上下限:根据病情常规设置或按说明书设置。
6.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使用模拟肺通气10~30min后无报警,再接与患者使用。
7.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点。
8.将呼吸机通气管道与人工气道连接,观察患者与呼吸机的同步性,观察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检查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9.机械通气30min后查血气分析,遵医嘱调整通气参数。
10.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停用呼吸机。停机时,分离通气管道与患者的人工气道。关闭呼吸机及湿化器的电源,关闭气源,将呼吸机撤至床旁待机。
1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准备合适的吸氧、吸痰装置。
12.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13.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训五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情景模拟)
目标
1.能规范使用夹板、卷轴绷带、动脉止血带、三角巾。
2.能独立实施止血、包扎、固定技术,并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及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内容
1.止血
(1)指压止血法为暂时性应急措施,即以手指、手掌或拳头将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压迫于其下的骨骼表面,以达止血目的。
(2)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抬高患肢,将衬垫置于恰当部位垫平,用左手持止血带头端,将尾端绕肢体一周,压住头端段,再绕一周,用左手示指、中指夹住止血带下拉系成活结,在清晰位置做详细记录。
2.包扎
(1)三角巾包扎法:头面部伤包扎法、单肩燕尾巾包扎法、胸部包扎法、腹部包扎法、上肢包扎法、手部包扎法、小腿包扎法和足部包扎法。包扎时在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等处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2)绷带包扎法:环行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回返包扎法。
3.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将敷料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
(2)上臂骨折固定:长夹板放于上臂后外侧,短夹板放于前内侧,用绷带在骨折部位上下端固定,再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并固定于胸部。
(3)大腿骨折固定:长夹板放在伤肢外侧,短夹板放于内测,在关节与空隙部位加棉垫,用绷带分段固定,足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呈直角。
4.操作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点
1.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重度中暑类型、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淹溺的护理措施。
2.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及救护措施、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护。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二)参考资料
1.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王建枝,钱睿哲.病理生理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陈红.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八、措施与评价
1.措施
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讲授、多媒体、示教、病例讨论分析、线上课程、自学、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重点章节采用“临床情景模拟”、“改良PBL”等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间见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培养其良好的医德医风及护患沟通能力。
2.学习方法指导
(1)课前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课堂病例讨论及临床情景模拟。
(3)鼓励学生练习急危重症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二)评价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1.平时成绩(占10%):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以综合性题目为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查资料,老师指导,同学讨论解决问题)。目的是扩大同学的知识面,学会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
2.实践应用能力(20%):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考核,将平均考核结果作为该生的技能考核成绩。
3.期末考核(占70%):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考核的内容、题型参照行业执业考试。

                                                                                                                                               制定:临床护理教研室
                                                                                                                                                执笔人:李丹  韩江红
                                                                                                                                                审定人:薛松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