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课程思政主题元素
案例一 “无私”的吴思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14

案例描述

在我们中间,一些人的生命谢幕后,则以另一种奇妙形式获得延续,他们被送进医学院,静静等待着初入医学殿堂的医学生。在他们的身上,懵懂无知的医学生认识了第一根血管、第一条神经。他们就是无偿遗体捐献者,也被医学生称为“大体老师”或“无言良师”。

2018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不幸被确诊为子宫未分化肉瘤,这是子宫癌中最严重的一种。2019年7月5日下午2点48分,她在陕西汉中市人民医院,离开了这个她深爱的美丽世界。然而在2019年6月29日,已经说不出话来的吴思,用手机短信给妈妈发过来一条遗嘱,其中第一条就是遗体处理:“遗体雇佣长途殡仪车,送长沙捐赠湘雅医学院。”为了完成她的遗愿,家人第一时间与湘雅医学院取得联系。事实上,按照捐献就近原则,她本可以留在家乡。但最终经过沟通,母校还是派出老师和工作人员驱车赶往汉中将她接回校园。

阔别校园两年多,这一次,吴思的身份从学生变成“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帮助学弟学妹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让大家去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2019年7月9日,吴思“躺”着的房间,来了很多湘雅医学院的师生,大家排着队、红着眼,为“大体老师”吴思鞠躬默哀。就在这一天,吴思捐献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两位患者身上。

吴思对于“大体老师”是很熟悉的。在上第一节医学解剖课时,老师给吴思和同学们介绍目前可用于医学解剖的遗体来源非常匮乏时,吴思就已经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吴思以“大体老师”的身份永远留在了母校,为医学教育献身,这也是将她的医学梦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吴思不仅将担任“大体老师”,她的骨骼还将永久保存在国家科普基地中南大学人体形态科技馆,以此弘扬这名湘雅学子“大爱无私”的精神。

思政映射点

“大体老师无言良师”是医学界对志愿遗体捐献者的最高称谓。提到“大体老师”,我们必须牢记余子维先生,他是中国志愿捐体解剖第一人。

“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千刀万剐,也尽量少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不知何时,一个“大体老师”说了这句话,如今它已成为经典。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更让我们知道以后要为了谁”。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但医学生懂。

无私奉献是遗体捐赠者的善良至纯的本心,敬畏生命是每一个医学生应该贯穿始终的学医精神。很多医学院校开展“解剖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缅怀“以破碎之躯诠释完整的爱”的“大体老师”,给“大体老师”肃立默哀,并鞠躬、献花,以此来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敬、感激以及缅怀之情,引导医学生懂得感恩并敬畏生命。同时,指导医学生在进行解剖操作或模拟临床操作时,强调对“大体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延伸到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时对患者的关怀。

对于医学生而言,“大体老师”带来的不仅是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人文教育、是心灵上的触动、是奉献精神的传递,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了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