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课程思政主题元素
案例十 小针灸,大作用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10

案例描述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和禁忌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巨著,是针灸文献宝库中最突出的一部珍品,可与《伤寒论》相媲美,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医学专著。2014年12月3日,杨继洲针灸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做出了毕生贡献。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倡西医学习和应用针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19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渐解冻,同“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一样,针灸也被作为一种外交方式传到美国。

1971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驻华盛顿办事处主任詹姆斯·雷斯顿来华访问。在北京参观了很多单位,包括到中医院参观针灸治疗。他在访问中不幸患上阑尾炎,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当时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把手术做好,千万不能感染。术后他感到腹部不适,便接受了针灸治疗。回美国后,詹姆斯于7月26日在《纽约时报》头版发了一篇报道,标题是《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头版只登了一小段,而文章的主要部分登在第6版上,正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文章占了将近一整版,并配有作者访问北京一家中医院针灸诊疗室的照片。

詹姆斯当时已经62岁,由于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纽约时报》在新闻界中的地位,在一般美国人心中,像这样的记者写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极高的。动手术可用小小的银针来麻醉,病人不觉疼痛,还可治疗好多病,没有毒副作用,这在西方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神奇事。当时又正值白宫刚刚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美国公众对东方大国中国有一种神秘感,从而使针灸医术的神奇疗效在美国民众中引发了浓厚兴趣。

1972年2月24日,正值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30余名访华团成员及记者在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观看了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的全过程,画面由通讯卫星直接传到美国,反响强烈。

在我国政府向尼克松赠送的礼品中,还有一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国针刺麻醉》一书。代表团返美后纷纷宣传“针刺麻醉”的神奇,再一次引起美国民众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美国医务界对中国针灸医术开始有新的学习愿望。“针灸热”使美国民众对针灸的需求激增,相应的美国针灸业也应运而生1972年起,美国各地出现针灸诊所。针灸,古老的中华医术,成为中华文化精髓传入西方的典范。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根据中医理论和针灸学,针灸主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二是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达到阴阳平衡,从而祛除疾病。三是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思政映射点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疗方法。几千年来针灸在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中国特色馈赠给整个世界的礼物。针灸最能够反映体现中医药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中医药文明。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通过本案例引导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使其认识到我们祖国医学的伟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树立为国担当的信念,传承中华文脉,培养立志献身祖国医学的远大理想,为人类造福。